news新闻资讯
多目标多车道卡口测速定位雷达
2022-05-08多目标多车道卡口测速定位雷达 --苏州亿显推出全路况线圈替代方案
来源: 日期:2017-01-18 点击数:589
近年来,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机动车数量的猛涨,带来了很多交通问题和安全隐患。为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加大了对非现场处罚设施的投入,治安卡口系统和违章抓拍系统就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治安卡口系统和违章抓拍系统中可用于测速和定位的检测设备主要有雷达、激光、地感线圈以及视频等,综合国内复杂路况的实际应用(包括技术成熟度和商用成本考虑),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速和定位检测器主要是地感线圈和雷达,这两种设备在满足一定测速准确度要求的条件下成本相对便宜,功能和性能高,即性价比较高。
地感线圈测速一般要用到两个线圈,两个线圈之间区域即为速度监测区域。当机动车进入第一个线圈时会在电路中产生电磁感应,同时触发计时器开始计时;走出第二个线圈后,计时结束,根据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和产生感应的时间差,就可以算出车辆通过超速监测区域时的速度。由于地感线圈的技术门槛低,在前期市场中大量采用。但其不足之处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体现也越来越突出:安装施工时会破坏路面,影响路面寿命,且因受重型车辆挤压及路面修理等造成损坏,使用1-2年就需要更换线圈,实际维修养护费用高于其它测速设备等。因此,在现今人力成本上升的环境下,线圈的测速方式越来越被市场所遗弃。
随着技术的发展, 雷达原理的测速更适应市场需求,其应用更广泛,因具有技术成熟、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已经成为市场主流并替代了传统线圈。雷达测速主要是应用了多普勒原理,当雷达波束射到移动目标时,其反射信号将携带目标的速度信息,通过算法可以获取目标与雷达的相对速度。传统单车道雷达测速系统,是固定安装在道路上方,以一定角度俯视单一机动车道的监测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安装角度带来的影响,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传统单车道监控雷达处理相邻车道两车并排进入超速监测区域或同车道两车连续进入超速监测区域时,雷达监测系统无法明确认定哪一部车辆违规,很容易造成错抓误判。
2018年中,苏州亿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多年的技术积累基础上,推出了雷达测速行业跨时代的新产品——CSR10系列多目标多车道定位跟踪测速雷达。该雷达是业界推出的第一款该类卡口雷达,可安装于检测车道上方任意位置,实时跟踪观测区域内1~4车道所有行驶车辆,并在车辆抵达指定位置时给出车辆速度、车道和抓拍触发信号等信息的产品。
CSR10雷达主要特点:
l 可安装于检测车道上方任意位置;
l Wi-Fi可视化调试,调试时无需上杆、无需封路;
l 准确测量区域内多目标车辆的速度和位置,定位距离在18m~35m(可调),定位精度0.5m;
l 业界最优的性价比,远低于常规单车道雷达,与单车道双线圈成本相近;
在交付给广大的用户使用中,上海慧昌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推出的雷达产品始终坚持做到:1、零空拍、零临道干扰,其检测性能不受相邻车道车辆、前后车辆干扰;2、全天时全天候,检测性能不受光照、灰尘、风雨雾雪霾以及温度等外界环境因素影响;3、高捕获率:99%(畅通)、96%(缓行)、拥堵(92%);4、精准定位,车辆抓拍触发信号定位精度±0.5m。
方案对比 |
传统线圈 |
传统单车道雷达 |
亿显CSR10雷达 |
流量 |
√ |
√ |
√ |
车速 |
√ |
√ |
√ |
占有率 |
√ |
√ |
√ |
变道跨线 |
NO |
NO |
√ |
单设备多车道覆盖 |
NO |
NO |
√ |
平均寿命 |
1~2年 |
10年 |
10年 |
安装位置 |
路面 |
正装 |
任意位置 |
可视化调试 |
NO |
NO |
√ |
Wi-Fi调试 |
NO |
NO |
√ |
可调定位距离 |
NO |
√ |
√ |
破坏路面(安装维护) |
√ |
NO |
NO |
中断交通(安装维护) |
√ |
√ |
NO |
维护成本 |
高 |
低 |
低 |
|
|
|
|
|
√--直接检测;NO--不能检测 |
|
CSR10系列多目标多车道定位跟踪测速雷达的推出,迅速成为治安卡口系统和违章抓拍系统(超速、逆行、变道等)中传统线圈和传统单车道雷达的替代产品。MPR-MU系列雷达弥补了传统线圈在工程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更满足市场的需求: 1、施工要求少:不封路、工期短、无破坏;2、调试要求少:直观性、调试快、易检测;3、投资要求少:建设成本低、故障率低、后期维护成本低;4、雷达本身成本已与单车道双线圈成本相近。
面对国内复杂的交通环境,上海慧昌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不仅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更主动应对新技术可能带来的新模式和新理念转换到新的交通管理系统和服务模式的挑战,创造新型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运营的商业模式,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慧昌愿同社会共同努力,推动智能交通创新发展,为交通设备稳定发展提供强大、高效率的技术支撑和保障。